理论应该怎么讲?
打官腔?正襟危坐?满脸严肃?
这些都OUT了
理论宣讲不来点创新怎么行
理论也可以年轻态
一批热忱于理论宣讲的青年人走上了台前
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
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
他们,代表官方,不打官腔
他们,让理论充满了时尚气息、时代元素
《理论达人解读十九大》,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你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请看第二集微视频
第二集——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十九大报告告诉我们,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哪里呢?
约1420年曾有一条大船成功绕过好望角,这比1497年第一个绕过好望角的欧洲人达伽马早了整整70多年。
是谁拥有如此超前的能力呢?
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经过14年的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正是明代郑和率领的下西洋船队。
他认为,郑和船队那次下西洋航行了整整两年。不仅绕过了好望角,还早于哥伦布70年发现了美洲大陆;早于麦哲伦100年实现了环游地球。
虽然相关的史学论证还在继续,但毋庸置疑的是,郑和七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远洋航行。
以各国航海者无法想象的恢弘之势,打通了中断已久的东西方海上航线,创造了空前的海上传奇,更向世界显扬了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
据记载,郑和宝船最大的长近150米,船队全盛时拥有200多艘舰只和28000余人,掌握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
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强大实力,这是一种充满底气的自信。
郑和注重建交,不重索取。沿途给各国带去各种贵重礼物,尽显大国风范。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
这是一种大气的自信,大气之余尽显和气。
郑和船队在爪哇岛曾遭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击,170多位船员无辜被杀,尽管船队的战力足以扫平整个岛屿,但郑和毅然主张“和为贵”,赢得了两国长期的和平友谊关系。
虽然,随着郑和的病逝,航海图被毁、宝船的朽坏和海禁的开启,远洋航行成为王朝绝唱。
但郑和留下的这种底气、大气、和气和骨气却一直积淀传承至今。成为支撑中华文明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
今天“”建设使中华民族以远超前人的自信去开辟郑和时代无法想象的新时代、新征程。
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现了精美绝伦的瓷器、丝绸和文化古国的博大精深。
600年后,我们通过“”,让世界全方位感受到文化强国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琴棋书画、武术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四大发明”,无不折射出中华文明的文化软实力。
站在南京这块曾打造出郑和宝船的土地上,我想说在新时代宏伟目标的召唤下,我们年轻学子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将积淀在我们身上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
内容来源:半月谈
编辑 | 张丝语
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所有,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