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5 悉尼 晴
我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澳大利亚博物馆的。也只有朝圣这一词可以形容我观展时那从未有过的心情。对一个对地理人文的人深感兴趣来说,澳大利亚这块古老大陆留有我太多关于童年的记忆。除了闻名世界的大堡礁与巨岩乌鲁鲁,独一无二的澳洲土著民文化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动植物亦是我所喜爱的。
博物馆里展出的虽只是标本,但能亲见袋獾以及食火鸟,能与珍贵的塔斯马尼亚虎遗骨面对面已属三生有幸。而博物馆在矿石,澳洲特有的昆虫,鸟类以及哺乳动物方面的丰富收藏也让我大开眼界。更幸运的是,在今天的特展——“DEEP OCEANS”上,我竟与神往已久的太阳鱼和吸血鬼乌贼不期而遇。哈哈,今天的心情实在好啊,此行无憾了。
“DEEP OCEANS”特展
每去一个地方,我都会尽量逛逛此地的博物馆,艺术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此地文化的最好载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取决于它的过去,诠释者它的现在,也决定了它的未来。
仍旧不能忘记,半年前香港艺术馆内的大英博物馆特展带给我震撼。
在同一个展厅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中国的瓷器,印度的青铜器,埃及的木乃伊,古希腊的石像,亚述帝国时期的浮雕,墨西哥的木雕。当我置身其中之时,触及的是一种全新的世界。完全不同于接触纸质或者电子媒介,抑或处于某单一文化氛围中的感受。撇开欧洲曾经的文化掠夺所带给其他文明的伤痛。在这种以世界性的眼界,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培育出的人才,正是欧洲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源。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缺少的正式这种全球式的眼光。我们沉浸在我们的祖先酿造的文化佳酿中,以文化古国,礼仪之邦自居。可惜这多是自欺欺人的噱头,我们扪心自问,受过这么多年教育,我们读过几篇《史记》,背过几段《诗经》?作为中华文明的精华,我们又对诸子百家,佛学,中医了解多少?我们阅读一段古文需要翻译,欣赏一幅字画需要解说,观看一场戏曲也是一头雾水。我们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我们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我们便是这般,既未能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被一股脑地甩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那么,我们既然没能建立起对自身的理性认知,又怎能以成熟的眼光去认识世界?
如冯骥才所说:“发扬文化传统,不在于博物馆建得有多豪华,展览办得有多奢侈。”文化,存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芸芸众生的细微之处,谈吐之间。在某著名的历史书中,作者在开篇与结尾无不自豪地提到:“比起中国,印度,埃及,我们比他们自身更了解他们的历史。”这便是百年之前,西方白人盛气凌人却无可厚非的态度。
而百年之后的今天,对中国文化来说,,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而来之不易的惨烈教训。外有俄国彼得大帝奋力图强,建立一个庞大的近代帝国,却因铁腕与强权割裂其文化纽带,使得整个民族失却精神归属的前车之鉴;以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促进之下达到历史巅峰,,给周遭世界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殃及自身的血的教训。经验不可谓不多,国人探索了很久,仍然前路漫漫。
管子有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下层建筑决定了上层建筑。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只有实实在在的过好了日子,才会去关注精神上的需求。对此,我还是蛮乐观的,只是希望,大家吃饱喝足后少打些麻将也好。
回头再看这篇近六年前的日记,那是的想法真是天真烂漫,嫩得可以掐出水来啊。不过自那以后,一不留神学习书法也五年有余,近来又莫名其妙地接触起了茶学。真应了那句老话:生命不息,挖坑不止。
作为世界十大博物馆之一,澳大利亚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于澳洲土著居民并未建立璀璨文明,博物馆展品中历史人文占比不大,取而代之的是庞大的动植物和化石、矿物标本。这与国内的国博、各大省博大相径庭。
各类标本的种类之齐全,品相之完好,展示方式之科学,着实让当年的我耳目一新。此去数年,虽然看过更多博物馆,但在此方面,还未见可与比肩的对手。可以说是很牛逼了。
附: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品之游客照
让我心心念念的吸血鬼乌贼
和袋狼(塔斯马尼亚虎)
矿物
澳洲土著文化
还有小星星
和似乎活着的海龙
寓教于乐
巨大的鲸骨所在的地方,是动物骨骼标本区域。
鱼类
金枪鱼?
爬行类
哺乳类
澳洲特有的有袋类动物
这是什么?
是这个,嘿嘿。
庞大而精致的鸟类王国
非常细致地将鸟类的飞行原理讲解清楚
居然还有小龙虾啊哈哈哈
蛞蝓这种软体动物也能制成活灵活现的标本,真心服气。
昆虫
蝴蝶
以及数量庞大的古生物化石
以及标本
它们在数万年前,人类抵达澳洲之后,都相继灭绝。
然后静静地出现在人们身旁
和头顶
最后,用可爱的塔斯马尼亚魔鬼(袋獾)结束本文。
祝大家周一幸福,欢迎多来茶社坐坐。
鄙人五行缺友,请扫二维码加我好友。